NEWS
时间:2019-04-16 10:11:41 来源: 作者:
国电电力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装机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5530.59万千瓦,其中火电机组3491.2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3.13%;水电机组1431.3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25.88%;风电机组586.81万千瓦,占总装机的10.61%;太阳能光伏21.2万千瓦,占总装机的0.38%。 2018年,公司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8.1万千瓦。其中,火电机组新增229.2万千瓦,分别是投产朝阳热电35万千瓦、南浔热电23.2万千瓦、宿迁热电66万千瓦、蚌埠发电132万千瓦,关停新疆公司库车电厂27万千瓦;水电机组新增56.8万千瓦,分别是投产和禹公司2.7万千瓦、猴子岩水电站42.5万千瓦、沙坪二级水电站11.6万千瓦;风电机组新增22.1万千瓦。 (二)发电量及利用小时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公司全资及控股各运行发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2132.21亿千瓦时,上网电量2029.2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5.50%和5.44%。全年完成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058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6小时,其中:火电完成4556小时,水电完成3644小时,风电完成2309小时,光伏完成1519小时。供热量完成9224.74万吉焦,同比增长15.46%。 (三)发展情况 2018年,国电电力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投资管控。稳步推进重点火电项目发展建设,火电方面核准长滩项目132万千瓦,投产256.2万千瓦,宁夏方家庄2台100万千瓦外送电项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水电方面核准大渡河金川项目86万千瓦,沙坪二级、猴子岩水电站建设接近尾声,年内合计投产装机54.1万千瓦。加快优质风电资源开发,全年核准项目28.28万千瓦,投产风电22.1万千瓦。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莫桑比克、哈萨克斯坦等火电项目、莫桑比克风电项目、阿根廷风电项目均取得积极进展。 (四)市场营销 公司积极适应电力市场形势,不断开拓营销工作新局面。电量计划争取扎实有效,各单位创新营销思路,积极争取优先发电量和保障性电量计划。在电量计划逐步放开的不利条件下,公司共获得基数电量计划高于公司年度发电量的50%。热力市场拓展取得有效突破,酒泉公司大力开拓工业供汽市场,实现了非采暖季单机运行,供热量同比增加65万吉焦,带动发电量同比增加10亿千瓦时;克拉玛依公司积极拓展采暖供热面积,2018年采暖季供热量同比增加210万吉焦,发电量同比增加3.85亿千瓦时,实现了热电联动,效益提升显著。价格管理有序推进,邯郸公司认真研究区域工业供汽政策,结合煤炭市场形势,经过长期艰苦谈判,将工业供汽价格由47元/吉焦上调至62元/吉焦;同时积极协调宣威应急调用电量电价,主动向云南省政府行文反应宣威燃料成本与电价倒挂问题,省物价局决定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用于补偿省内煤电企业。售电公司组建取得积极进展,浙江售电公司正在推进交易中心和经委备案,蒙西、宁夏售电公司已通过交易中心和经委公示,具备交易资格,新疆售电公司2018年度获得市场交易电量6.78亿千瓦时。 (五)燃料管理 公司持续优化来煤结构,科学购煤、储煤、配煤掺烧,千方百计控制公司煤炭采购价格,细化"三单"管理,实施"三精"管控,力求做到精准负荷预测、精确燃料采购、精细配煤掺烧。 报告期内,公司入炉标煤单价完成609.53元/吨,同比增长24.15元/吨;全年累计掺烧经济煤种5574万吨,节约成本12.53亿元。智能化创新不断完善,系统消缺和投运率良好。 (六)节能环保 公司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建设绿色低碳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发生《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所规定的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公司积极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完成6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新建火电机组在机组投产的同时实现超低排放,合计超低排放装机容量为3311.2万千瓦,占公司燃煤发电总装机容量的94.84%。抓实节能基础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指标对标工作,推动机组整体优化,积极拓展供热市场,提升机组综合节能效果,主要技术指标持续改善,公司19台火电机组在全国大机组能效对标竞赛中获奖,公司全年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297.71克/千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1.85克/千瓦时。 (七)党建工作 2018年,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八坚持、八强化"工作部署,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贯实现"五个全覆盖"。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公司党委、纪委首次与基层单位党委、纪委签订年度党建党廉工作责任书,构建了党建工作闭环管理体系;确立"三个确保一个守护"工作定位,深入推进政治巡察,"本质廉洁型"企业创建不断强化。开展落实国企党建会精神"回头看"和专项检查督导。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建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党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抓支部、强堡垒"工作,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升党支部"八化"水平。公司荣获"2017年度全国电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和"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四十标杆企业"等荣誉。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45%;营业成本533.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1.86%。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725.11亿元,较年初减少0.59%;总负债2012.29亿元,较年初减少0.12%;资产负债率73.84%。
三、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9年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产业运行和地方发展等,以及2018年高基数影响,预计2019年用电量增速将平稳回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左右。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400小时左右。分区域看,华北区域预计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山东、河北南网电力供需偏紧;华中区域预计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省份在用电高峰时段供需偏紧;华东、南方区域预计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预计电力供应能力富余。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迅速,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超过3.5亿千瓦,而煤电新增装机受到限制。未来,深化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高清洁高效电力供应能力,提高电力消费服务水平,仍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方向。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19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十大工程",着力抓好安全环保、提质增效、优化发展、风险防范等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上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 公司的发展始终聚焦创建一流企业的核心目标,通过构建完善的涵盖产业技术经济、经营管理、风险管控、党的建设四大业务领域的创一流指标体系、标准体系、评价和考核体系,以"十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企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由依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高耗能高排放向绿色低碳转变,由行政化管控向市场化运行转变,由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向提高全球竞争力转变,扎实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火电方面,优化存量、优选增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扭亏治理和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推动现役机组技术创新、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大型煤电基地煤电一体化项目和重点热电联产项目的布局和开发。水电方面,重点抓好大渡河流域和新疆开都河流域项目开发。风电方面,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进入新能源平价上网和竞争性配置的新阶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策略,积极储备北部优质资源和外送电基地项目,认真研究北部风光互补项目的开发,扎实做好中东南部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的开发工作,加强设计优化、造价和成本控制,提高项目市场竞争力。 海外项目要重点抓好莫桑比克及阿根廷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莫桑比克火电项目,以确保项目取得进一步进展。 (三)经营计划 2019年计划完成发电量3,750.86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13,049万吉焦。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利用小时和电价:受电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会有所波动,公司2016-2018年度全资及控股发电企业利用小时分别为3994、3962和4058小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力供需矛盾的影响,市场交易规模日趋扩大,公司未来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电价存在波动风险,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2.新能源方面:新能源发展已进入竞争性配置和平价上网的新阶段,新增项目开发权获取难度增大,盈利能力会有所减弱,项目开发风险进一步增大,对做好项目选址、设计优化、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环保方面: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火电方面,除了传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外,烟气脱白除水成为火电厂新的环保治理要求。厂区废水零排放规定开始执行,提出煤场封闭要求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多,无组织排放要求对汽车运输和堆场治理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对火电厂减排温室气体提出了更高要求。水电站的生态流量和水生环境要求、新能源项目水土保持等带来了新的生态压力。未来低碳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相应地会对企业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4.火电政策方面:"十三五"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密集出台了"三个一批"、煤电建设风险预警、淘汰落后产能、开展专项监管、取消一批以及进一步调控煤电规划建设等一系列调控煤电发展速度的政策"组合拳"。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6部委联合发文要求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明确提出从严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规模、加快机组改造提升等一系列要求。2018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化解煤电过剩产能。2019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调结构、优布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预计煤电产业将持续处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改造存量、严控新增装机"状态,这对公司投资开发新火电项目可能有一定的限制。 5.煤价方面:2019年,预计原煤有效产能同比略有增长,增量主要在新疆、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但河北、宁夏、辽宁区域负增长,云贵川区域偏紧,内蒙东部增产难度大。2019年进口煤减量和环保双控,对煤价形成支撑作用;安全、环保等政策性影响依然明显。铁路运力有所好转,但自去年年底到现在,榆林等地矿难、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湖南高速车祸等各类事故的发生,预计会有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环保、治超检查,市场煤价受到波动影响,进而对公司生产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势 2018年,国家继续实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面对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清洁能源发展的形势变化,公司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高效火电和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截至2018年底,公司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包含燃气机组)占总装机比例达到37.29%;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31台,装机容量2204万千瓦,占火电总装机比例63.13%;超(超)临界机组34台,装机容量2209万千瓦,占火电装机比例63.27%。 (二)市场营销优势 公司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千方百计保基数、争市场、增效益,稳步推进区域售电公司组建,成立新疆、宁夏、蒙西、浙江、江苏、安徽售电公司,参股辽宁、河北、云南售电公司,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公司指导协调区域内子分公司、售电公司、发电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深入研究区域电力市场规则,发挥营销合力,制定统一的营销策略,确保公司收益最大化。2018年,公司发电量完成2132.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0%;获得市场电量882.49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43.49%;发电利用小时4058小时,高于全国平均利用小时196小时。 (三)产业技术优势 公司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工作抓手,召开了首届"科技与管理创新大会",印发了《国电电力关于加强创新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机构和科技创新体制,建立了专业的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了科技管理和科技投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在公司层面7个技术创新分平台和23个管理创新平台的推动下,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层层延伸至基层单位,指导基层单位从组织机构、保障机制、工作措施、效果评价和创建成效等多方面完善体系建设,共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室、小组47个。公司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优势,科技创新成果斐然。"300m级特高拱坝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奖等省部级奖项17项,国家能源集团科技进步奖11项。1人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8年申请专利53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项。2018年取得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公司目前有国家专利227项。公司牵头负责了"燃煤电站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超低NOX煤粉燃烧技术"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公司强化设备基础管理,大同二期8号机组完成高背压改造,单机煤耗降低40克/千瓦时以上,为公司后期机组拓展供热市场、提高发电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国家能源局可靠性对标评比活动中,北仑三发6号机组、谏壁厂11号机组、石嘴山公司4号机组被评为指标优胜机组。 (四)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努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数5556人,技师以上人数2713人,涵盖电力、煤炭、化工、管理等十余个专业。扎实推进人才强企工程,关注青年人才培育,选聘青年英才120名,重点培养,优先选用。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评审产生首席师79名,技术专家157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539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强化。实施国际化人才选育,选拔国际化人才,集中培训,择优选用,为公司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五)成本管控优势 燃料成本方面:公司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实施"超前、错峰、低价"合理储煤,提前预控安全、环保、运输风险。统筹优化来煤结构,优化现货阳光采购,主动走访煤矿,加强战略合作。 提升对矿直购,实现现货100%阳光采购。强化燃料集中管控,健全公司燃料领导小组现货定价与合同审核机制,强化事前审批和事中监督。 资金成本方面:2018年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稳杠杆成为下一阶段主要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定调由此前的"稳健中性"转为"稳健",边际进一步放松;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回归,流动性转为较宽裕的格局。全年公司兑付到期债券164亿元,在银行间市场筹措资金188.5亿元,其中,中票70亿元,平均票面利率为4.06%,较同期基准利率下浮0.69个百分点,超短融118.5亿元,平均票面利率为4.13%,较同期基准利率下浮0.22个百分点;在交易所市场筹措资金66亿元,平均票面利率为4.62%,较同期基准利率下浮0.13个百分点。公司2018年发行债券在同期限内均属于较低水平,多次创造可比发行债券利率新低。